提到「兒童」,您第一個會想到什麼?

一張白紙?天真無邪?

愛哭吵鬧?精力旺盛?

不懂事?需要大人引導?

好奇心強?……


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

而我們的回答,

無形中透露出成人的「兒童觀」,

換句話說,

隱含了成人對兒童的態度和教養方式。


《大箱子》- 湯妮‧莫里森&史萊德‧莫里森

大箱子  

由諾貝爾文學獎得主Toni Morrison ,根據當年九歲的兒子的文章,以詩的形式、饒舌歌的節奏改寫而成,可以明顯看見繪本裡的那些家長、老師、鄰居 們,就是以成人的角度在看待「兒童」,他們把兒童看作尚未成熟的,需要被成人塑造和指引。

故事裡,三種不同膚色的小孩,白人、黃種人和黑人,他們在成人世界處處碰壁,身邊的大人都認為他們不知道分寸,經常不按牌理出牌,造成身邊的人的困擾,於是,把他們關進一個「大箱子」裡。箱子裡什麼都有,提供豐富的物質享受,就是沒有「自由」。

 

書中的大人不喜歡小孩玩得太開心、大聲唱歌、大聲說話;無法容忍小孩在街上亂蹦亂跳、塗鴉、鬼吼鬼叫,大人最愛以權威的口吻,要求小孩遵守成人所訂的規矩,管理小孩要遵照成人的作息。他們把小孩關進「大箱子」裡,還不斷告訴小孩:「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你好。」,以「愛」為藉口,設下重重限制。

 

《大箱子》抗議成人對小孩的不信任,相當犀利,深具批判性,是難得一見為兒童伸張自由權利的繪本。書中那只灰褐色的大箱子,隱喻成人為小孩打造的環境,箱子的大鎖,鎖住了小孩與生俱來的好奇、勇氣和野性的活力。

箱子內,有許多人造的自然美—水族箱、蝴蝶標本、天空風景畫、罐裝泥土…,還有各種垃圾 食物、玩具、流行影音娛樂設備…等,再再諷刺現代成人只滿足小孩各種金錢消費,卻沒提供給小孩自由的空間和時間。

 

相對於《大箱子》裡傳統消極的兒童觀,成人應該積極且正向的,把每個小孩視為獨立完整的個體。相信孩子很多時候比成人敏銳,只不過他們理解、思索世界的方式和成人不同。

 

《朱里亞斯呢?》- 約翰.伯寧罕

朱里亞斯呢?  

舉John Bumingham的《朱里亞斯呢?》為例,您會發現繪本裡很不一樣的親子關係。故事裡那對父母像唸咒語般準備豐盛的食物,可是,小孩卻沒有乖乖坐在餐桌前,他正在房間裡展開環球探險,一會兒騎駱駝要去埃及爬金字塔;一會兒乘雪橇到俄國冰原朝野狼丟雪球。如果您的孩子也像朱里亞斯一樣,天馬行空的到處玩耍,您會像朱里亞斯的爸爸媽媽那樣,心甘情願的送三餐到孩子的房間嗎?

如果只是閱讀表面的文字,一定有很多爸爸媽媽不以為然;認為這對父母根本是放任縱容小孩。然而,自由不等同於放任;寬容更不是放縱;這是現代父母最需要學習的功課。

再仔細閱讀圖畫裡的弦外之音:朱里亞斯的爸爸媽媽,並非單純的送三餐,他們積極參與朱里亞斯的幻想之旅,這兩個大人努力的跟著野牛挖洞穿越地心,跟著猴子去非洲,又要登高山、又要會溯溪,才能把豐盛的餐點送到孩子的幻想世界。


我們看見一對很棒的父母,沒有上對下的管理與控制,他們完全理解他們的小孩,不焦急、不生氣,還順著孩子的幻想給予支持,這不正是一種平等的親子關係嗎?

無怪乎John Bumingham被喻為「與孩子同一國」的繪本作家。他經常透過繪本告訴孩子,要捍衛自己的內在世界;他更透過文圖警惕爸爸媽媽,孩子的內在世界遠比成人世界豐富瑰麗。

如果父母親跟得上小孩的腳步,那麼,歡迎進入小孩的想像世界,共同譜寫親子的冒險故事。 John Bumingham在《朱里亞斯呢?》裡,更進一步暗示爸爸媽媽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讓小孩三餐溫飽,確保孩子心靈自由,其餘勿加干涉。

很喜歡最後一頁,朱里亞斯神情滿足的與父母圍著圓桌,共進晚餐的畫面,Bumingham告訴成人,給予孩子最大的自由空間,大人與小孩即能和平共處的圍成一個和諧的圓。

 

《大箱子》和《朱里亞斯呢?》表現出截然不同兒童觀的成人,值得我們細細思索。如果父母能夠把孩子為獨立的個體,是一個值得學習、可敬的對手,那麼,我相信,親子間的關係將不僅止於責任的牽絆,而是人生路途上互相砥礪、扶持的好伴侶。

                                                             撰文 / Miffy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花栗鼠 的頭像
    花栗鼠

    花栗鼠繪本館

    花栗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