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PC出版的P4C
(兒童哲學故事及其教師手冊簡介)
一、 哲學教室:
原書名為Harry Stottlemeier’s Discovery
(陳明宣的發現)。
作者:兒童哲學之父李普曼博士Matthew Lipman
譯者:楊茂秀博士
這是一個思維故事,
故事的本身呈現探索社群
( Community of Inquiry)組成、運作的內容與方式;
哲學教室的內容,在邏輯學上,
介紹並演練以亞里斯多德主張的古典的演藝邏輯、
初級的形式邏輯;
演練的方式用的是探索社群組織、經營、
自我修正、相互比評。
過程中,學員會弄清楚一些根本的邏輯規則,
定律,如肯前律、否後律、矛盾律、同一律,
了解推演的形式及其涉及的專用語詞,
如大前提、小前提,推論過程,結論;
一些區分,如發明與發現會做有效的討論。
整個故事,分為十七章。
研讀、討論的過程,我們不建議刻意去尋找主題,
要依參加的學員的問題與見地加以發展,
讓探索的過程中,自然呈現算是最好,
帶領的或主持論的人,偶然加以提醒也是可以的。
但是,切記,不要為整個討論做統整、下結論,
更不必將討論出來見地與觀念,
和傳統哲學史上的學說做比較,
那樣會把整個兒童哲學探索的過程,
弄成介紹傳統哲學各項門派、學說的註解,
失去哲學應該可以從日常經驗、適當探索、
每位成員提出意見、想法、協同思維、
漸漸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的可能性。
-----------------------------------------------------------
二、 哲學教室的教師手冊
作者:以李普曼博士及安.夏普博士為主,
參考IAPC內師培師從教室帶回IAPC來的回饋,
李普曼和夏普博士及我們現場的詩培師,
現場協同討論、不斷修改而成。
譯者:楊茂秀博士會同黃惠雅老師。
在實驗過程,經常討論、修改、重作而成。
簡介:
這是IAPC做的第一步教師手冊。
全書四百多頁,內容豐富,
提供的兒童哲學教育,
從哲學、教育、教材、教法,練習的藝術,
課程發展涉及的諸多面向的問題及解決的建議,
讓初學的教師,往往不知如何開步走。
其實,使用這部教師手冊,
最大的困難來自教師過去養成的習慣:
除了教學,教師要對學生作評量,
而我們的方式,
是教師要在課程進行之前及之後做自我評量,
所以,例如第一章,先翻到20頁,
先讀「教師自我評量」。
接下來,細讀教師手冊使用建議。
在研讀第一章,在式一頁,最先出現的是引導觀念。
李普曼用他的白話,簡略介紹了探索的歷程。
學員共同研讀了「哲學教室」之後,
知道並體驗了探索觀念的世界,探索的各種形式。
蘇格拉底說,未經檢視的生活不值得過,
在教學實驗過程之後,
如果不做進一步檢視探索的歷程,
不會獲得兒童哲學探索社群中問題的發現、提出、
懷疑、明白確是問題。
形成學說並理出邏輯結果,
發現與假設相矛盾的證據等…
那麼,便容易回到自己教學上的老路,
並且失去實驗與探索的興趣與勇氣。
-----------------------------------------------------------
三、 靈靈(Pixie)
靈靈是IAPC出版的兒童哲學故事,
最受歡迎,使用最多的教材故事。
他的基本信念,可以用一句話說完:
而一種語言,就是學一種生活方式。
這本故事的出現據「兒童哲學」的出現長達十年之久。
李普曼創作「哲學教室」時,他的指導原則是:
人類最重要的思維能力、技巧、
態度、方式及推理的方式,
都不是非要依賴別人的教導不可。
而是來自與他人、世界及環境互動,反省而獲得的。
李普曼假定,
小孩到了十一歲十二歲時已經完成了思維發展的高峰,
他們已經掌握了人類思維的各種裝備。
可是,經過近十年的實驗,我們在IAPC的師培師,
發現小學生四年級之前,
就已具備了母語所含藏的各種思考的裝備。
為了使李普曼也看到這一點,
我們促使他閱讀維根斯坦晚期的名著
《哲學研究》(Philoophical Investigation)。
果然,他讀後,就創作出靈靈一書。
此書的出現,我參與很多,
事實上我的女兒就是以此書的名字為名。
後來,我自己也親手翻譯它為中文,
並且常常使用它做師培,和小朋友及成人做探索。
它是搭建日常語言與專技語言非常好的工具箱。
它也是建立生活、文學、戲劇、哲學、
言說語言與書面語言之間重要連線的網絡形式。
探索的過程中,也常常點出創作的熱情、勇氣,
給創作概念製作出很多的形式,
它甚至開啟我說出:沒有戲劇就沒有哲學的話來。
-----------------------------------------------------------
四、 靈靈(Pixie)的教學手冊
到目前為止,這本教學手冊,
仍然是IAPC出版的教師手冊最好的一本。
中文的翻譯是鄭瑞玲教授在一九九五年完成的。
它翻譯時,
每星期我和邱惠瑛和鄭教授聚在毛毛蟲的辦公室,
用著矮矮的方桌,一句一句的校訂。
經常為了一個字或一個句子的翻譯,
討論多時,爭辯的面紅耳赤。
我們三個人都十分珍惜那一段長達半年的工作經驗。
李普曼有建議,
關於文學、哲學、言說與書面的關係之論證建立,
推論的經營及創作詩和散文的過程,
可以參考Suki一書的教師手冊。
Suki一書譯者名為:詩琴。
詩琴一書是兒童哲學故事中,
為高中及初三以上學生設計編著的,
我本來請林海音先生拜託詩人羅青翻譯,
羅青沒有甚麼反映,三十多年過去了,
我只好自己動手了。
從翻譯中,我學到好多東西,
尤其對應靈靈教師手冊中,有些破除問問練習的困境,
掌握轉換觀點,
以打破竹節線性思考所產生的「洗腦」的思維之惡,
使得思維的實驗出於多元的劇場文化。
靈靈課程的目標,
是以循序、累積、漸進的方式一方面像小孩學習,
一方面幫助孩子發展認知的技能。
觀念一經引介,就立刻借練習與討論計畫,
做實際的演練,並講究練習的藝術,
編組推理技巧與邏輯的應用於兒童感興趣的問題或觀念上。
這一部教師手冊,使用的方式,
最好先經過探索社群建立及經營的培訓,
毛毛蟲基金會在定期的工作坊提供這一項師培的工作坊。
-----------------------------------------------------------
IAPC P4C教材故事
五、 鯨魚與鬼屋。原書名叫Kio and Gus。
譯為中文靖泓與干思。
干思是一位盲人,看不見,靖泓是干思的好朋友。
故事的作者是:Matthew Lipman,
李普曼博士IAPC的創立人,兒童哲學之父。
中譯者:楊茂秀博士。
簡介
本書最大特色是敘述者二人輪流,
一次干思,一次靖泓。
在敘述時,靖泓扮演一隻名叫勞喆的貓,
而干思假裝自己是螢火蟲、蛀蟲、蝙蝠,
干思也邀請讀者試試假裝自己是蝙蝠的感覺。
這一段的敘述者靖泓,想要假裝自己是大鯨魚,
它的名字叫鯉懷鞍山。
它不想要什麼都知道,因為,那就不能學新東西!
那便失去驚奇的機會了!
這個故事,第一次實驗教學是我負責的。
我當時覺得他比較適合三、四年級學生,
雖然他明白陳述的對象是幼兒學校的學生,
因為干思與靖泓就是幼兒學校的學齡。
參考了教師手冊,我覺得,適合那個年齡層,
端看教師本身的素養而定。
其實,我個人常常用它做為環境教育課程中,
研究所的水平。而且,效果好。
全書共分九章,閱讀過程中,
有不少人想到海明威的一些作品。
作品中,一群人一起去旅行,
經過許多意外、恐懼、等待,
等待中做不少思維的遊戲。
整個來說,是一部引人入勝,品味多重的好故事,
趣味和靈靈故事中的趣味不同。
-----------------------------------------------------------
IAPC P4C教材故事Kio and Gus的教師手冊
六、 Kio and Gus一書的教師手冊,
作者李普曼與夏普博士把它命名為
wondering at the world (優遊世界),
指在為Kio and Gus提供教學上的協助。
文本與教師手冊,
組成一個以鼓勵我們平常說的有關自然界的推論。
《優遊世界》包括很豐富得練習,
針對Kio anf Gus的文本中的用語與概念,
提供釐清與了解的協助。
參加課的學生,若對某一字詞或概念感興趣,
而且產生了討論,老師便可以乘機介紹一些練習,
討論常常會互相關聯,甲練習、連到乙或丙練習,
認知上的技巧,便會同此得到發展。
有助於概念的形成,釐清概念的過程自然就出現了。
這方面的成長,師生都受益。
Kio and Gus涉及得科學領域,
主要是動物學與生態學。
我們得計畫在協助這兩個課,不是要取而代之。
我們企圖建立學生提出假設與學說得能力與敏感性。
科學家及科學教育家往往視學生這種素養為當然,
其實不然,而我們就是要在這方面協助。
思考技巧與科學教育與思考技巧與哲學教育一般重要,
但是,
科學家及科學教育家重視的是有關認知科學方面的技巧。
而哲學在現代重視科學的時代裡,
會要強調從歷史的角度、邏輯、
教學及價值描述方面去看。
尤其是心靈哲學方面,
那可不是現代實驗心理學可以取代的。
這個手冊與失學,尤其Suki的手冊中,
參照使用,使的Gus這位盲人成為開啟詩的各面向的Key。
───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 楊茂秀老師
-----------------------------------------------------------
楊茂秀老師 /
🚩美國西東大學雙語教育博士研究
🚩美國愛荷華大學哲學博士研究
🚩輔仁大學哲學系博士
📗曾任教美國蒙特克萊爾大學
兒童哲學促進中心(IAPC)
📗曾任教輔仁大學及台東大學
教授心理與哲學、美學、兒童哲學、
兒童文學與思考實驗、父母學等
⭐️Fulbright學者
⭐️創辦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