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 楊茂秀老師

合.jpg               

(一)繪本是紙面的劇場

劇場是個空間,但是劇場卻不只是個空間。
它還包括空間中的活動。
活動必然涉及時間與故事。
故事成為演出的劇,
它的時間可以分為重點時間、
線性時間與循環時間三類;
劇的演出以口說的語言與肢體的語言為主,
偶而也會出一些些書面的語言。
而整體看來卻是流動的畫面在靜止的背景前,
不斷地呈現;
口頭的語言與肢體的語言,
都有表達形式的文法
與表達內容的字詞或稱為語彙—
肢體的語言最為精到細微的是眼神,
眼神是面部表情的總匯―
這一點在漫畫中最傳神,
這裡,有人也許會要問:漫畫書算是繪本嗎?
這個問題,我們暫時不深究。
不過,如果有興趣,
我建議先找出日本作家
岩村和郎的「愛思考的青蛙」,先看看。

-----------------------------------------------------------

(二)繪本是小孩與大人做互動式協同思考的劇場

小孩在放鬆,安全的環境中,
擅於提出:「為甚麼?」「是甚麼?」
「然後呢?」「要是…會怎樣?」等
直接的、直覺的簡單問題。
而這種簡單,或更好說是單純的問題,
回答起來並非容易。
其實,他們這樣問,並不是要求快速簡明的答。
事實上,他們會把同樣的問題問不同的人,
也會在不同的時間問同一個人,
然後,比較他們獲得的答案。
換句話說,他們是在探索、在研究,
而他們探索的、研究的,
是又具體又抽象的人生中究盡的意義。
那意義多半複雜又多樣,
深富形而上的、認知上的,
在心靈中理性與情緒關聯的意義。
德國哲學家Karl Jaspers主張,
兒童是天生的哲學家,
陪伴他們的成人,應該多多向他們學習。
因為,兒童漸漸長大,大約六足歲,
就會失去提出哲學式根本問題並作探索的素養,
陪伴他們的成人,
便失去重新作小孩哲學家的機會了。
因此,
他們最好盡可能向小孩學習重新做小孩的素養。

-----------------------------------------------------------

(三)蜘蛛人安拿生一書中的故事、圖畫與詩

「蜘蛛人安拿生」是兩書合一的設計,
整本書的設計、負責美編的人是楊雅棠;
這本書的文是我改寫自西非洲迦納的民間故事,
而那些故事中的主角安拿生是一位Trickster,
這個觀念或用詞,
用福佬話或閩南語來詮釋是「白賊七」,
用國語來譯是「騙子」,
但是卻不是普通話的「騙子」或「白賊七」,
他們的行為能使得平順的、
或價值起落更替違背正義、公平的社會,
獲得挑戰,走入神秘,
經歷無傷大雅的惡意與玩笑。
騙子或白賊七的行為與思考
從民俗文化的角度來看是一種藝術,
也是一種哲學;
🕷
我的改寫強調其中藝術與哲學的平衡,
使成為探索的平台。
也就是說每一個故事都是個戲劇的平台;
這本書的圖,是林小杯的作品,
它的作品不是為文字而作的「插畫」,
林小杯畫的圖有它們自己的「故事」在進行,
常常使要想拿故事來編劇的人,
譬如戲的導演從中獲得多重時間
(重點、線性及循環)交互運作的靈感,
創造出多層次、多元的思維面向和言語趣味;
雅棠建議我為每一個故事,
在前面做個有詩意的提點,
恰巧我當時正在翻譯瑪格麗特.懷茲.布朗著
的重要書(The Important Book)。
那是一本詩集。
📖
她的風格,很適合用來做每一篇故事的提點,
它們使「東西說話」的「蜘蛛人安拿生」
的幽默與智巧與哲學,
構成獨一無二「思維的舞台」。
雅棠把故事從書的前面一篇篇順序由左向右翻。
圖是黑白的,
而每一篇提點的詩從書的背面往前翻,
終於右翻與左翻的在中間相會,
構成了二書合一的雙面書。兼具抽象與具象,
以詩的形式統合並分析各種經驗,
在人的經驗、東西的經驗、
動物、植物的經驗之間的同與異,
事實與虛構的相互關聯—
我覺得,如果讀者一頁故事一頁詩輪流讀,
並欣賞故事的黑白配圖及詩的彩色配圖,
難免要有出入黑夜與白天之間的
心境之改變與趣味之更替,而伴隨其間的思維,
並不是人生閱讀經驗中,容易體會到的。

-----------------------------------------------------------

<四>「寬札與我—一位老師的故事」

「寬札與我—一位老師的故事」的封面、
內容與原著中裴利以實踐俄國心理學家維高斯基
的學說做為基礎提出她的教學「故事說演」。
在芝加哥大學的實驗學校及其他地方,
經歷了三十年的教學和著作,
她的著作與教學示範了影響深遠教育思想
與作法的典試。
裴利對美國教育提出了很多的建議,
而她的建議如果能含藏在中譯本裡面
對華文界也可能產生類似的意義該有多好啊!
📚
不久之前,維薇安‧嘉辛‧裴利過世了。
可是,我覺得她沒有離開我們。
她不只在她的作品裡,
在認識她、讀過她的作品的人的心中。
想到她,我總覺得她認真傾聽、
注視說話的人的表情,心無旁思。
📚
她的書,每一本都有中文翻譯,
希望對幼兒及學前、小學教育有興趣的人,
能夠好好閱讀。
2006年,毛毛蟲基金會邀請她來台灣演講、
辦工作坊時,先是在台北中山南路的國圖,
然後到台東大學。她從台北旅行往台東時,
我遇到一位台東大學幼教系的畢業生:
「你已經在台北參加過了,
為甚麼還要去台東呢?」我問她。
📚
「我幾年前上你的課時,
你就用裴利老師的書當課本,
老實說我當時,看不懂,也看不下去;
後來,我到幼兒園,和小孩生活一起,
聽他們講話,和他們聊天,
漸漸看懂裴利老師的書,
而愈看愈喜歡。
真的,是小孩教會我了解裴利老師的書。
難得她來,我要盡可能接觸她,
聽他講英文,好好聽,好容易明白,
連翻譯有不順時,我似乎聽得出來,
翻譯的人,接觸小孩的時間不夠呢!」
🎈
寬札與我的封面,顏色好活潑,
有一位專門設計衣服的人,看到了,
說:「我要買這本書,她太美了,
不只顏色典雅,色與色之間配合的天衣無縫。
這本書,太美了。
如果是一塊布料,做什麼都好的。」
🧵
「寬札與我」
真是裴利做為一位老師成長的故事,
她當時教的學生絕大部分是有色的人,
而他是猶太人,是白人。
💬
她的經驗,她的省思,她的學生,
多年後,再來拜訪她,他們的談話,
使他深深意識到觀念的擁有,
與將那擁有的觀念在生活經驗中浸泡、錘鍊,
產生出來的智慧,差別是很大的,
在多元種族的社會,這本書能提供的,
在她別的書上,都片片斷斷、時現時隱,
可見,她的反省是一輩子的,不是一下子的。
🔍
我想,台灣目前,
原住民、新住民、主流的漢人、混血的人,
好多不同風俗、文化多有差異,
要在台灣的學校做一位有裴利那麼富正義、
公平素養的老師,
目前的師培系統似乎尚未有人提出有效的方式。
我們希望,並期待黃又青老師
多多為我們的老師及父母提供工作坊,
經歷過又青老師分享裴利經驗的老師及父母,
大概,至少會知道如何傾聽孩童說她們的故事,
伴隨他們演戲,建立以口傳語言思考並表達,
搭造口傳文化與書面文化的橋樑。

-----------------------------------------------------------

楊茂秀老師 /
🚩美國西東大學雙語教育博士研究
🚩美國愛荷華大學哲學博士研究
🚩輔仁大學哲學系博士
📗曾任教美國蒙特克萊爾大學
兒童哲學促進中心(IAPC)
📗曾任教輔仁大學及台東大學
教授心理與哲學、美學、兒童哲學、
兒童文學與思考實驗、父母學等
⭐️Fulbright學者
⭐️創辦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

arrow
arrow

    花栗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